帮助中心
一、工业电源与先进技术的关联初窥
工业电源在现代先进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超音速风洞领域,风洞的运行需要巨大的电量,尤其是高超音速风洞,其瞬时耗电量堪比一座城镇。只有电力庞大且供电稳定的国家才能够支撑起高超音速风洞的持续稳定运作,而工业电源正是提供这种强大电力支持的关键。
在等离子体应用方面,美国 Advanced Energy 公司推出的 Alta 数字化控制的射频电源能量传输平台,为等离子体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该平台结合了先进的数字控制电源和精确的数字阻抗匹配网络,增强了工艺稳定性并提供最佳产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面板、平板显示器等行业。
对于不同的放电技术,如 DBD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高压电源作为关键的驱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泰思曼公司研发的高压电源具有高精度、低噪声、低温漂等优势,能够提供更加精密的电流、电压和控制系统,使得 DBD 技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工业电源在超音速风洞、等离子体应用以及不同放电技术中的关键作用,凸显了其在推动先进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等离子体与工业电源
(一)等离子体的工业应用概述
等离子体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气动热模拟方面,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高温气流模拟超高速飞行器进入大气层时的严重气动加热环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作为主要试验设备,不断改进,如今电源功率可达 100 兆瓦,弧室气压达 300 大气压左右。例如材料烧蚀试验用亚声速射流在平头试件上进行,导弹端头烧蚀模型试验用超声速射流和球头模型等。在等离子体化工领域,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或其中的各种活性粒子和辐射,促成化学反应,如用电弧把甲烷裂解成乙炔,用高频等离子体法制备二氧化钛粉。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面,用低气压等离子体处理金属或非金属固体表面,可形成具有优良特性的聚合物薄膜,改善透镜抗划痕性和反射指数,改变织物表面浸润性等。等离子体冶金中,用等离子体熔化和精炼金属,如应用最广的等离子体电弧熔炼炉,以被熔金属为阳极,电流达几千安培,可用于熔化耐高温合金和炼制高级合金钢等。在等离子体机械加工方面,利用等离子体喷枪产生的高温高速射流进行焊接、堆焊、喷涂、切割等加工过程,如小孔式等离子体焊接方法能一次焊透较厚材料,焊接速度高,热影响区小。
(二)等离子电源的特点及应用
等离子电源在家用电器和工业应用中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材料表面处理方面,等离子电源可用于提高材料表面的附着力和耐磨性,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在污染物处理方面,等离子电源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等离子电源制造工艺精湛,结构紧凑,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的特征。无华丽修饰,性价比高,专业细微的工艺设计便于维修,产品多样化能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简洁大方的调节钮降低了调试人员操作难度,对运行中负载出现的开路、短路、拉弧、漏电、过载等有多重自动保护。适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粉尘、烟尘、油雾、酸雾、煤尘、苯、甲醛等有机废气、油烟净化等大、中、小型净化工程;医院手术室洁净、中央空调系统、臭氧灭菌消毒等净化工程。在采用 PWM 控制的功率变换方式产生高频电源的基础上,独特而精心的电路设计,保证了产品低温、高效、稳定,可长期连续工作。
三、介质阻挡放电与工业电源
(一)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及影响因素
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非平衡态气体放电。其微放电过程是电子从外加交流电场获得能量,与气体分子或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激励气体产生电子雪崩,生成大量空间电荷,形成大量细丝状的脉冲微放电,均匀、稳定地充满整个放电间隙。
介质阻挡放电的空间分布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相对介电常数较大、较薄的介质更易获得较大的放电强度。例如,95 陶瓷相对介电常数为 133,厚度为 5mm;石英玻璃相对介电常数为 33,厚度为 5mm。实验中发现,陶瓷作为介质时电极间产生的微放电通道数量更多,且较石英更为均匀、稳定,其起始放电电压(5.75kV 左右)也较石英为介质时(7.6kV 左右)低。
较小的放电间隙有利于提高放电的强度和放电的均匀性。增大电源电压和频率会使放电功率随之增大。在常压较大气体浓度下,只有通过提高气隙电场强度得到大量高能电子,才能使介质阻挡放电顺利进行。
(二)介质阻挡放电对工业电源的影响
介质阻挡放电对工业电源在电压、频率、波形等方面有具体影响。由于介质阻挡放电需要交流电源,且放电过程是一个放电、熄灭、重新放电的复杂瞬态过程,因此对电源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要求较高。
在电压方面,不同的介质材料和放电间隙需要不同的起始放电电压。如石英玻璃为介质时起始放电电压较高,而陶瓷为介质时起始放电电压较低。这就要求工业电源能够提供合适的电压范围,以满足不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需求。
在频率方面,增大电源频率会使放电功率增大。因此,工业电源需要具备可调节频率的功能,以适应不同的放电需求。
在波形方面,介质阻挡放电通常由正弦波型的交流高压电源驱动。但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波形,如脉冲波形等。这就要求工业电源能够提供多种波形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工业应用。
在工业中,介质阻挡放电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环保领域,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和准分子处理 VOCs,制成臭氧发生器等。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提高材料表面的附着力和耐磨性,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这些应用都需要稳定可靠的工业电源提供电力支持。
四、直流放电与工业电源
(一)直流放电在工业电源中的作用
直流放电在工业电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示波器测量中,直流电机的励磁是直流电,而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原理对于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至关重要。通过示波器能够准确测量直流电机的各项参数,为电机的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在直流电机方面,直流电机调速电路的设计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源。直流电动机控制模块整体电路通过控制直流电机正反转,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电机用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取决于电机的性质,对于直流电机而言,稳定的直流电源是其正常运转的关键。
在分布式电源中,分布式直流电源是为大型场所的直流电负载设备供电的系统。它与直流电源相比,在用途、结构、技术和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布式直流电源在建筑、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这些场所的设备提供稳定的直流电能。
(二)直流电源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直流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电能转换设备,具有稳定输出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直流电源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确保电器设备正常工作;进行电能的转换,满足直流设备和电路的需求;保证电器设备的安全,通过调节电压和电流,避免过载和短路等电器事故的发生。
直流电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通信设备领域,如微波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电信基站等,通常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源来保证正常通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CNC 机床等各类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依赖于稳定的直流电源。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直流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的充电电流和电压,将电能储存到电池中,确保电动汽车安全充电。LED 照明中,LED 灯通常需要恒流供电,直流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流输出,满足 LED 灯的工作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直流发电方式,直流电源被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能进行调整和控制,供应给家庭、工业和商业等领域的电器设备。在航空航天领域,飞机电子设备、航天器、卫星等设备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源,以保证飞行安全和正常工作。医疗设备通常需要精确和稳定的电源来保证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直流电源在医院、诊所等医疗场所中被广泛应用,如 X 射线机、心电图仪、监护仪等。科研机构和实验室通常需要直流电源来供应实验设备和仪器,如电解槽、仪器仪表、电泳设备等。
五、先进技术与工业电源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离子体、激波以及不同放电技术与工业电源的深度融合将为未来工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和广阔前景。
等离子体技术在未来工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根据搜索到的资料,2024 - 2030 年等离子体电源行业销售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全球销售规模及中国市场销售规模都将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这意味着等离子体技术在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和医疗治疗等多个领域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例如,在材料加工领域,等离子体电源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材料表面处理,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附加值。在环保治理方面,等离子体技术可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此外,在高端制造业中,等离子体技术可以为精密加工提供强大的支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激波技术与工业电源的结合也将为未来工业带来新的机遇。如在单晶硅反应激波刻蚀试验研究中,大功率压电陶瓷激波发生器在液体介质中产生聚焦脉冲超声波,结合化学腐蚀方法,使位于聚焦区域的材料迅速蚀除。这一技术在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随着激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材料加工、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不同放电技术与工业电源的融合也将推动工业的进步。例如,高重复率高压直流脉冲放电、射频容性放电、微波放电以及高频介质阻挡放电等技术,为产生足够密度的亚稳态原子提供了多种途径。这些技术在光学泵浦稀有气体实现激光输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在 EEFL 放电中,高频电场通过外电极与管壁电容的耦合输入灯管而引起管内气体放电,属于高频无极放电。这种放电技术在照明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工业电源作为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撑,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工业电源将更加高效、稳定、智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电源的功率转换效率将不断提高,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工业电源的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智能化的工业电源将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调节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等离子体、激波、不同放电技术与工业电源的深度融合将为未来工业发展带来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这一融合将推动工业生产向高效、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